百姓心中的油衣公仆,农机战线的科研先锋
初江,1956年10月13日出生于方正县天门乡太平村,研究生学历,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现任方正县农机推广站站长。他自从事农机工作以来,兢兢业业,勤勤恳恳,钻研业务,颇有建树。他在《农业机械学报》、《农机化研究》、《农机科技推广》等10余种杂志上发表50余篇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论文。主编了由黑龙江科技出版社出版的《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一书。参加第6—12次全国农机维修学术研讨会,会上发表的论文均获一、二等奖。学术成果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专利2项、同农机所合作的“水稻保护性节水少耕耕作方法”发明专刊1项、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黑龙江省农业丰收一等奖2项。被聘为《当代中国人才库》名誉主编、中国农机学会高级会员、方正县专家咨询顾问委员会成员。被评为方正县第十四届、第十五届劳动模范,2003年、2004年被评为全省“十佳”农机推广标兵,2005年被评为方正县农机学科带头人,2005年被评为全国农业技术推广先进个人,2006年被评为省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获国家级“神内基金奖”。
儿时铸大志 沥胆报家乡
出生在方正县偏远农村的初江,从小目睹了父辈们年复一年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苦劳作,辛勤的汗水却换不来基本的温饱,生活非常清贫。他常常梦想能用机械代替人力耕种,从而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带着儿时的梦想,已经当了两年民办教师的初江毅然报考了黑龙江农业机械化学校,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农机化专业,从此与农机结下了不解之缘。在省农机校学习期间。因为家里穷,没有钱供他读书,他只有靠着每月18元的助学金来维持生活,一日三餐都是馒头和清汤,米饭和炒菜已成为他的奢望,想都不敢想。为此,他只有刻苦学习,别人休息他看书,别人睡觉他苦读,付出了多出别人几倍的努力。人都说象牙塔里的生活是最美的,而对于他而言,那段求学的日子实在难以启齿,其中的苦楚只有他自己知道。正所谓“功夫不负有心人”,由于他的努力,学习成绩每年都名列第一,每年都被学校评为三好学生。毕业分配时很多事业单位及知名企业都点名要他,学校也一再地挽留他。他想到儿时曾立下的志向,想到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想到许许多多跟父母一样辛苦劳作的家乡农民……,他义无反顾地回到了家乡,投入到他所钟爱的农机化管理工作上来。然而,事情并不像他想象的那样简单,当时方正县只有几台链轨拖拉机,连手扶式拖拉机也只是寥寥几台,插秧机、大中型拖拉机、收割机的数量几乎为零。广大农民种地只有靠人力畜力来进行农业生产,生产水平极其落后。最令他不解的是,广大农民已经习惯了这种传统的种植方式,想让他们立刻接受新技术、新机具是非常困难的。经过详细地调研,他认为要想改变现状,只有从根本上改变广大农民的传统观念,让他们亲眼看到实行机械化生产所带来的减轻劳动力、节本增效、增加收入这实实在在的效益,才能改写“脸朝黄土背朝天,弯腰曲背几千年”的种植历史,才能彻底地把广大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于是他带领同事常年深入生产第一线,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新技术、新机具的实验示范和推广。采取召开现场演示会等形式让广大农民前来参观,让他们亲身感受到采用机械化作业所带来的好处。多年来,他带领同事们一个一个乡镇地推广,一个一个村地组织实施。他的足迹遍布了方正县8个乡镇67个行政村。渴了喝口农家水,饿了吃点自带的干粮,有时为了不耽误时间,一天吃两顿饭也是常有的事。春秋一身不变的油衣,日渐消瘦的身体,风吹日晒雨淋,导致皮肤黝。谁也不敢相信他是一名国家干部,而更像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凭借他坚持不懈地努力,永不言败的意志和敢于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方正县的农机化能力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迅猛地发展起来。目前方正县的农机总动力达到41.78万千瓦,大中型拖拉机2 221台,插秧机2 802台,联合收割机112台,整地机械化水平达到100%,插秧机械化水平达到83%,机械化收获达到30%,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1%。从全省农机化水平最落后的县一跃成为全省农机化水平强县,名列前茅。
引进新项目 合作搞研发
任何一件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都有它不断发展更新换代的过程,农机化发展也遵循这个规律。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农业机械的科技含量不断增强,机电一体化程度不断提高,很多节本增效、保护生态环境、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新技术、新机具应运而生。初江同志始终站在时代发展的最前沿,积极与“八一”农大、东北农大、市农机研究所等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进行技术合作,引进研发了多种具有国内、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项目,如“水稻保护性节水少耕栽培技术”项目,就是他与市农机研究所共同合作研发的。采用特制的水田带状旋耕机在两稻茬中间对水田进行带状旋耕及施肥作业,旋后进行镇压整型,取消了传统的大面积翻地的耕地方式。泡田6小时后,即可用普通插秧机进行插秧。由于采用新的带状少耕整地方法,取消了水耙、耢平、沉淀、人工扬肥和捞残茬五项作业环节,减少了60%的整地费用。此外,减少泡田用水35~45%,全生育期节水30~35%。将水田作业周期由原来的8~12天减为1~2天。实现了少耕和根茬及秸秆还田的保护性耕作,增产5~8.3%。从而大幅度降低水田耕地作业时间的动力消耗及费用,每亩节本增效127.1元。此成果添补了国内相关技术领域的空白,并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4年来累计试验示范作业面积35万亩,累计节本增效4 449万元。“水稻保护性节水少耕栽培技术”的实施和推广,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黑龙江电视台也作了相关报道,项目论文在《农业机械学报》2006年第四期上发表。《黑龙江日报》、《黑龙江农村报》、《黑龙江科技报》、《哈尔滨日报》都进行了相关报道,东北网进行了连载。省市农机局领导,省农业开发办领导等都到过实施地块进行调研,大庆市及各大农场领导也来观摩考察。项目实施期间,省市农机推广站多次来方正农机推广站检查指导工作,使得项目进展如期顺利。该项目参加了2004年国际农业工程大会,受到回良玉副总理的接见,并在保护性耕作与小规模可持续农业分会上作了主题报告,得到了世界各国及中国保护性耕作专家高度评价。目前该项目在方正县已实施了15万亩,并辐射到周围其它县市。
他为了改变方正县自1983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形成土地一家一户零散经营的现状,在2003年引进一套激光平地设备,并在方正多个乡镇进行实验示范和推广。该项目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提高土地利用率12%;2、平整后的土地提高产量20~30%;3、节水30~50%;4、减少化肥流失,提高作物对肥料的有效利用;5、提高机械作业效率20~30%;6、减少了用工量。该项目的实施,解决了土地一家一户分散经营造成的成本高、效益差、土地浪费大、产出率低、利用率差的现状。解决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与千变万化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土地产出率,使农村劳动力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从事第二、三产业活动。解决了多年来大型农机具作用发挥差、浅翻和旋耕造成的耕作质量差、蓄水保墒能力低、土地板结、形成犁底层、土壤通透性差、严重影响地力的现状等问题。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加了效益,提高机械利用率、机械效率和农业效益。在该项目的带动下,掀起了广大农民纷纷利用大中型拖拉机效仿激光平地技术进行现有土地改造的热潮。目前方正县平整土地改造达到了30万亩,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为了快速发展方正县水稻插秧机械化,解决多年来农机与农艺脱节问题,他主动争取,克服困难,在我黑龙江率先实行“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项目主要以村组为重点,以种粮大户、农机大户和科技示范户为主进行示范点建设,每年都确立不同的5个示范村,每个示范村确立5个示范点,两年中有50个示范点分布在方正县的各个乡镇,达到以点带面的推广效果。为了适应机插要求,他结合本地实际确立了大棚软盘育秧模式。在育秧环节上,重点推广免折边塑料软盘,实行半自动化播种,利用覆土机和蒸汽催芽机。利用该项目资金,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各村组比例不等的补贴。在实际运作中,向每个示范点发放《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操作规程》,并要求每个示范点严格按《规程》操作,从而大幅度提高了秧苗质量,全面达到机插的要求。为方正县全面实行水稻插秧机械化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他根据这些年来方正县广大农民育苗用黑土日益紧缺的情况下,在保护黑土资源的基础上与“八一”农垦大学合作研发了项目,该项目是利用稻草、稻壳、纸浆等为介质,制作出预制钵盘。规格为长58cm,宽28cm,横向14穴,纵向29穴,而后利用稻壳粉代替部分育苗用土,进行钵育机插。此技术有以下优点:1、节土85%;2、节约成本,苗龄短,育苗期不需要调酸、消毒、施肥环节;3、育苗技术规范,成功率高,育苗期无病害、无缓苗期;4、苗盘在大田中腐烂,有利于环保,增加土壤的肥力;5、解决了钵育不能机插的难题;6、增产18.5%。目前该项目已推广实施了近万亩。
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是一项新型实用的另辟粮食增产途径的高新技术。该技术项目的引进和推广,对提高方正县粮食产量、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推动方正县农业快速发展具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做好该项目的试验示范工作,把该项目技术做大做强,更好地发挥其在农业生产中的优势,为了以后大面积推广应用,他本着实事求是、认真对待的工作态度,对该项技术项目进行全面地试验和示范,并对其每个作业环节都进行了全面地跟踪考核,取得了良好的试验示范效果,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
还有“水稻全程机械化技术”的实施,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获得了省农业丰收计划一等奖。“水稻主要环节标准化技术”也获得了省农业丰收计划一等奖,两项技术5年累计节本增效2.7亿元。
这些新技术的实验示范和推广为方正县农机化发展指明了方向,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他为此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为民解难题 百姓齐声赞
几十年如一日,他不断补充新知识,努力拓展自己的专业领域。1995年,他以优异的成绩从东北农业大学农机化专业本科毕业,并考取了研究生,是全省县级唯一一位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多年来,凭借他的一股子钻劲,在农机化岗位摸爬滚打的过程中,练就了一身过硬的农机维修本领,不管是插秧机、拖拉机还是收割机,也不管是什么品牌型号的农机具,只要经过他的手维修,故障马上就会被排除。每年的春秋两季,都是百姓的农机具出现故障的高发期,为了不耽误百姓正常的农业生产,他每年都自发的组织共产党员服务队,主动放弃节假日、双休日,早出晚归,风雨无阻地义务为广大农民检修农机具。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修完这家修那家,一连几天几夜顾不上休息也是常有的事。由于常年严重深入到生产第一线,工作条件恶劣,饭时跟不上,他患上了严重的胃病和风湿病,但在老百姓利益面前,他放弃了多次入院治疗的机会,大把大把的吃着顶药带病坚持工作。多年来,他为了让百姓尽快掌握农机新技术及新机具的驾驶操作技能,他举办了100多期培训班,培训人数达到50 000多人次。在繁忙的工作中,他还不忘培养技术人才,他把他的全部维修技术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年轻干部,培养成立了一批年轻有为的技术队伍,为方正县的农机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30多年来,他默默地为农民的增收致富服务着,为农机科研推广工作忙碌着,从没让病机误过农时,总是在第一时间把先进适用技术送给农民,在农民兄弟心中赢得了“油衣公仆”的称号,被上级领导和同事们誉为“科研先锋”。
他凭着一份对事业和理想的执着,默默无闻地耕耘着,他为了农机事业无私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几十年如一日,爱岗敬业,扎实进取。他不但为农机系统的全体同志做出了表率,成为全省农机化行业的知名专家,也为全县水稻实现机械化了巨大贡献。他带领着农机推广站全体人员走过了一个又一个里程碑,也必将向更高的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