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香

自强写人生  奉献铸征程

王桂香,1940年出生于黑龙江省方正县方正镇一个贫寒家庭,1945年父母去哈尔滨谋生,她跟随祖母仍生活在方正,直到1948年才随祖母投奔哈市的父母。方正纯朴的风土人情熏陶和培养了她朴素善良的天性,家庭生活的清贫培育了她吃苦耐劳的精神,尤其是自幼带大她的祖母刚毅爽直的性格、扶弱济困的为人都对她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成为她执着、刚毅、自强性格形成的直接原因。

王桂香在哈尔滨市读完小学、中学和大学。她和当时许多贫苦人家的孩子一样,懂得“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道理,在家是个理解父母难处的好女儿,在学校是个尊重师长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从小学、中学到大学一直担任学生干部,靠着勤工俭学和节衣缩食完成了学业,1964年她从哈尔滨师范学院物理系毕业,当时家庭生活非常困难的父母希望她留下来分担家庭困难,自幼带大她的祖母更希望自己的孙女常伴左右。但党组织号召大学生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做为学生干部的王桂香毅然选择了带头报告到基层去,到农村去。1964年1月,她被分配到尚志县一面坡中学担任物理教师。尽管这是一所县的完全重点中学,但当时乡镇的生活环境却非常艰苦,对王桂香这个从小就生活在城市的女孩子来讲,仍是个不小的考验。夜里她要独自住在一间空屋子里,忍受着离别亲人和好友的孤独,自己劈柴烧炕,点炉子取暖,自己挑水做饭,但要强的她从来不向家里和任何人抱怨,而是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去。她常常挑灯备课到深夜,还主动地向老教师请教,与学生沟通交流,很快便与师生建立了良好的感情,打开了工作局面。

同年4月,县里将她调到了尚志县文教科从事政工工作,不久又被县委组织部选调到县党校学习,做为后备干部进行培养。同年8月她又被抽调到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工作队,先后在尚志县、宁安县、东宁县参加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一干就是3年。这3年中,她始终坚持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晚间组织农民开会,积极地开展各项教育活动,这不仅加深了对农民、农村的了解,而且也使她得到了全面的锻炼,丰富了基层工作经验,她的政治素质、组织领导能力都得到了全面提高,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久被松花江地委任命为尚志县石头河子公社副社长。尽管任命已下达,但由于工作的需要,她仍然留在社教工作队,担任东宁县东宁镇社教分团的副指导员,继续开展社教运动直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她到了尚志县的石头河子公社。尽管她这个“副社长”并没有真正的走马上任,但刚刚报到,行李还没有打开,她就成了“走资派”,与其他领导干部一起接受批判。这种巨大的落差,使王桂香的心灵承受着巨大的打击与痛苦的压力,她想不通这到底是为什么,想到自己对党的忠诚,对事业的执着,对工作的付出,对个人利益的舍弃,如今却换来了如此下场,她感到委屈,一向坚强和乐观向上的她变得沉默寡言了。身边没有亲人的安慰,生活环境的恶劣,使王桂香整夜整夜的失眠,身体越来越糟。这时同样也挨批斗的老书记徐佳维看到了她的变化,便每天晚上都打着手电筒来到王桂香的住地,帮助她在一片漆黑、老鼠乱窜的住处检查门窗和各个角落,甚至连水缸盖都要打开看看,一再叮嘱她关好门窗,不要外出,注意安全。镇医院的一位老中医,悄悄地告诉她,我给你开个诊断书,你快回哈尔滨家里养养病吧!就是这些善良的人们给了王桂香无限的温暖,使她增强了坚持下去的信心。在群众的要求下,她得到了解放。此时已是26岁大姑娘的王桂香,想到了因为工作而一拖再拖的婚事,她感到有些对不住期盼已久的父母和等待她的未婚夫,她决定结婚,1967年2月她与在省政府工作的一位大学毕业生结了婚。婚后,尽管怀孕在身,但她依然坚持返回石头河子公社工作,甚至爬山越岭步行40多里到农村搞调研,后来,孩子出生了,她便带着孩子又在基层坚持工作了两年多。而后,她又被抽调到县毛泽东思想宣传站(全县文化宣传工作的综合机构)任革委会副主任,开始了文化宣传的组织工作。

1969年3月,组织上照顾王桂香夫妻两地分居的困难,将她调到哈尔滨市委组织部审干办工作,她成了审干办年龄最小的工作人员。此后,她又先后调到办公室、干部处任科级干事和二级巡视员,一干就是14年。组织上的严格要求和特殊工作环境的磨炼,使王桂香在政治上日臻成熟,同时也强化了她的政治责任感和原则性,铸就了她实事求是、脚踏实地、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尽管她从事审干和干部的调配工作,但她从没违背原则私自安插过一个人,也没收授过任何礼物馈赠,在当时的市委组织部,王桂香清正廉洁,但是在落实党的干部政策,体现应有的人文关怀上,她又是那样的执着和热心,展现了“遇事重党性,立言多风骨”的政治品格。她热情地接待每一位所谓有问题老干部的来访,认真听取他们的倾诉,积极地向组织反映他们的困难和要求。有一位老市委书记的秘书是个很有才华的干部,就是因为家庭历史问题总也查不清,影响了他的使用。组织部曾派出3批6位干部前往他的家乡调查,都因为各种原因几年都结不了案。王桂香和另一位女干部主动请缨,在一个半月的时间里,克服了多种困难,进深山、上孤岛,跟随当地的干部一起上下班,吃尽了苦头,终于感动了干部,克服了派性,出据了真实的证实材料,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她们谢绝了当地组织部门领导留她们参观游览的好意,立刻返回哈尔滨。不到半个月,市委对那位干部做出了正确的结论,并安排他担任了副局级干部。

在哈尔滨委组织部工作的14年中,王桂香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女干部,1983年6月,组织上提拔她到市妇联担任副主任,走上了领导岗位。此时,周围的同志和朋友有的向她表示祝贺,也有的替她惋惜,认为她放弃了自己熟悉的业务,到群团部门工作有些得不偿失,劝她慎重考虑。但王桂香想,岗位是我们为党和人民做贡献的位置,而不是为个人谋私利的台阶,做为共产党员,没有任何理由向党讲条件,讨价还价,她二话没说,立即走马上任,并迅速地投入到角色的转换中。她虚心学习妇女儿童专业知识,请教老同志,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很快就胜任了副主任的工作。她又拿出了当年在基层工作肯吃苦的劲头,坚持在街道蹲点,抓点带面开展工作,并率先在全省扶持总结出家务劳动社会化的典型,帮助待业妇女解决了就业的难题,走出了一条化解“有事没人干,有人没事干”矛盾的新路子,得到了广大妇女的欢迎,受到了省妇联和全国妇联的充分肯定,总结推广了她们的经验。

正当王桂香在市妇联进入工作角色之时,省委组织部调王桂香到省妇联担任副主任,当时组织部的一位副部长对她讲:“这是组织上的安排,更是工作的需要,省妇联的工作环境很特殊,组织上希望你发挥长处和优势,当好助手,把妇联的工作搞上去。”带着组织上沉甸甸的希望,王桂香再次毫无怨言地服从了组织分配,走马上任。她摆正位置支持一把手的工作,出于公心面对每一位同志,实事求是地发表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与建议,并创造性地开展了工作。她分管干部工作,针对当时我省女干部参政比例较低的现状,通过调研,她建议省妇联向省委组织部提出了加强对女干部的培养、选拔力度的建议,得到了省委组织部的支持。她积极参与配合省委组织部召开了全省培养选拔女干部经验交流会,指导基层妇联建立了女干部人才信息站,多次举办女干部培训班,她还亲自撰写《浅谈女性成才之路》,鼓舞支持女干部成长。每到一地她都积极向当地党委推荐优秀女干部,呼吁对女干部的重视与使用,全省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很快打开了局面,王桂香也以其精干、公正谦虚、严谨的良好形象,赢得了省妇联干部的肯定与接纳。

1988年11月,她担任了省妇联常务副主任,党组副书记,省政协常委、省老龄委副主任,省关工委副主任等职,身上的担子重了,工作任务更多了。而此时,年迈的父母身体每况愈下,疾病缠身。作为孝顺的女儿,王桂香主动承担起照顾两位老人的担子。她把老人接到身边,请来保姆帮助她护理老人,不管自己工作多忙,她都亲自过问和安排老人的医疗、饮食,从不推脱;而工作方面她照样坚持高标准,事事强调落实到位,件件要求做得完满。双重的压力,使王桂香的精力和身体严重透支,她的身体再次出现了不适,但她没有向组织上提出任何要求,默默地承受着,直到把生病的双亲送终,母亲临终前疼爱地对她说:“真苦了你了!”

1994年3月,王桂香不负众望,走上省妇联党组书记、妇联主席的岗位,当选为省委候补委员、委员,全国妇联执委。身份的转变,并没有改变王桂香做官为人的原则,她一如既往地严格要求自己,工作上向高标准看齐,坚持围绕省委、省政府的中心抓大事,开拓创新,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在她的带领下,省妇联不断强化了新时期妇女思想政治工作,树立了一批以全国十大女杰之一朱莲香、身残志坚的女青年司晶为代表的优秀妇女典型;积极探索和推动“五好文明家庭”活动与精神文明建设以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有机结合,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全国妇联在黑龙江省召开了禁赌现场经验交流会。深化开展了“双学双比”、“巾帼建功”活动,广泛开展了城市贫困妇女调查,针对下岗女职工的需求,从提供政策、信息服务、强化培训等多方面入手,协助有关部门做了大量安置下岗女职工的工作,这一做法得到了全国妇联的充分肯定。针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妇女维权工作的新特点,不断强化了依法维权的工作力度,成立了省妇联律师事务所,与司法部门紧密配合,加大了侵犯妇女权益大要案的查处力度,全国妇联总结和推广了黑龙江省依法维权的经验,省妇联被评为全国妇联系统维权工作先进集体。

王桂香做为省妇联主席、党组书记,她努力当好班长,提出了“换位思考,互相理解,齐心协力发挥作用”的思想,给班子成员以充分的信任和支持,把人、财、物的管理权都分给助手来管;她把组织上奖励给她的一级工资和分配的房子都让给了副职;遇到大事的决策时,她充分听取班子成员的意见,决不独断专行;遇到矛盾和问题时,她维护大局,推功揽过,甚至委曲求全代人受过;在处理复杂问题时,她坚持原则,不畏世俗,敢于直言,不人云亦云;在干部的使用上,她以大局为重,不受个人恩怨的影响,不掺杂个人的好恶,坚持与人为善,对事业负责,对干部负责,正因为如此,就连个别曾反对过她的人最终都说:王桂香主席是个难得的好领导。

王桂香党性强,为人正派,对说假话,做表面文章,言行不一,吹吹拍拍等不正之风,深恶痛绝,对这样的干部她常敲警钟。并以身作则,带头讲真话、办实事、讲奉献,在省妇联树起了一股清正之风,培养和带出了一批素质好、能干事的女干部。在她担任省妇联主席期间,省妇联机关先后有6位女干部走上了厅级领导岗位。在她的主导下,省妇联面向社会招聘了13名公务员,进一步改变了省妇联干部队伍的结构,走上了妇女人才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王桂香不慕虚荣,不事张扬,做人办事非常低调。她见过世面,接触过许多高层领导和名人,做为正式代表参加过全国党的第十五次代表大会,曾4次参加全国妇女代表大会,参加过世界妇女论坛,与全国妇联领导和省领导共同出访过许多国家,曾在全国妇女“双学双比”展览会上亲自为朱镕基、胡锦涛、温家宝、彭佩云、顾秀莲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介绍过黑龙江省妇女参加“双学双比”活动的情况,并有合影留念,可是她却从来没有把照片摆出来过,更没有向任何人提起过;媒体曾多次要求采访和宣传她,都被她婉言拒绝了。

王桂香为政清廉,为人平易,与人相处诚恳热情、乐于助人。她的朋友很多,不管谁有求于她,只要能帮助解决的绝不推脱,正因为这样,很多朋友至今与她保持着十分亲近的往来。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她主动带头两次捐款。她是位好母亲,对子女要求严格,希望他们健康、平安、上进,在她担任正厅级职务时,女儿和儿子的工作安排的并不很理想,一些同志劝她利用职务的优势和便利,走走关系,把孩子的工作重新安排一下。但她拒绝了,她说这样的交易我不做,让孩子们自己去闯,去争得个好前程吧!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下,两个孩子很争气,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有出色的表现。

王桂香热爱学习,从来没有放松过对自己的充实,即使是退休后,学习仍然伴随着她。在工作岗位上她养成了每天必读的好习惯,她主动要求去中央党校和全国妇干校学习充电,并结合工作实际,自己动手撰写体会、论文或讲话,先后在媒体上发表,这其中有《抓住机遇,开创妇女工作新局面》、《缅怀启璪大姐》、《学习周总理精神,加强自我修养》、《浅谈女性成才之路》、《妇女在振兴发展第三产业中大有作为》、《发展第三产业与妇女解放的关系》、《浅谈女性成才》、《致下岗女职工一封信》、《论妇女在统战工作中的作用》、《关于独生子女教育问题》等等,展示了她勤于思考,善于研究,勤于笔耕的才华与能力。

2000年4月,王桂香年满60周岁,她从省妇联主席的岗位上退了下来,被省委安排到省人大常委会任农林委员会副主任。在新的岗位上,她努力去适应新的工作需要,积极深入到各市地、厅局开展调查研究,参与农林方面的立法起草和视察监督工作,继续发挥了自己的余热。

2006年3月,年过65岁的王桂香正式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了,她再次以良好的心态接受了角色的转换,丝毫没有失落感,她拒绝了一切请她帮助赚钱的好意,踏踏实实地在家过起了普通人的退休生活。她来自平民,喜欢过简单的生活,她把每一天都安排的那么丰富和充实,全部承担起了家务劳动,尽心尽力地照顾好老伴;还报名上了老年大学,学起了自幼就喜爱的中医保健,常常去听名人讲养生,研读《黄帝内经》;常常去公园走走,加强了对自身体质的锻炼;她还参加了省政协老年合唱团,经常与离退休老干部在一起引吭高歌;她经常拜访亲朋老友,组织她们在一起聚会畅谈,外出旅游;她还喜欢坐公共汽车到处逛逛,到自己曾经生活过的街道看看,与路边的老百姓啦啦家常,在街头上理发,走饿了就花几元钱在路边的小摊上尝尝小吃……此刻,谁能想到她是一位正厅级领导干部,而她却感到心情是那么的悠闲自在,生活是那样的五彩缤纷,她真正迎来了自己幸福的第二个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