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2023年方正县优质粮食工程项目建设申报工作的通知
按照黑龙江省粮食局、黑龙江省财政厅《关于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的实施意见》(黑粮财规联〔2022〕11号)、哈尔滨市粮食局《关于做好2023年优质粮食工程市县级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工作的通知》(哈粮发〔2022〕52号)的文件要求,为切实推进2023年方正县优质粮食工程项目申报和建设工作,请县内有项目建设申报意向的粮食企业结合企业实际,按照2023年优质粮食工程“六大提升行动”重点工作及支持方向积极参与并开展项目建设申报工作。报送截止时间2023年1月16日。
联系单位:方正县发展和改革局
联系人:宋宝昌
联系方式:13703668333
附件:2023年优质粮食工程“六大提升行动”重点工作及支持方向
方正县发展和改革局
2023年1月13日
附件:
2023年优质粮食工程“六大提升行动”重点工作及支持方向
为了更好地指导实施优质粮食工程,精准谋划市县级项目,结合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粮食工作的部署要求,经认真研究,提出2023年优质粮食工程“六大提升行动”重点工作及支持方向。
一、粮食绿色仓储提升行动。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紧扣绿色、生态、环保、节能要求,提升储备粮食质量,结合当地实际需求,因地制宜推广应用绿色储粮技术,全面提升仓储设施的储藏功效性能,加强储备环节精细化管理。合理选择仓房及工艺配置,优化仓型构成和仓廒设置,提高粮食整体存储质量,利于“长储长新”。积极使用国家批准的绿色安全储粮药剂,加强整仓防护和局部除治,探索应用物理、生物等防治方法,实现绿色储粮。兼顾先进性和适用性及节能和环保要求,科学合理选配应用仓储设施设备和绿色储粮技术工艺,着力补短板、强弱项、促升级,注重系统增效。
重点支持方向:一是新建高标准粮仓。二是实施气密和保温隔热升级改造,按绿色储粮要求,提升粮食企业现有仓储设施性能,升级改造控温成品粮仓。三是因地制宜选配适用绿色储粮技术,根据当地和企业情况及实际需要,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合理选择应用制冷控温、内环流控温、气调储粮和平房仓横向通风集成等技术;注重成本效益,优化“四合一”储粮技术应用。四是建设温度、湿度、水分、害虫、霉菌、气体等多参数多功能粮情测控系统;鼓励粮食企业应用基于粮堆货位的粮情监测预警模型,完善动态实时智能监测功能。五是建设粮食清理中心,对装卸、输送、清理等采取防尘和降噪措施,优化接发和清理工艺,提升设备性能和效率,推动环保高效作业;探索开展烘干、清杂、除尘、杀虫一站式社会化专业化服务。六是推广使用粮仓分类分级标准,推动低温准低温储藏、参数控制自动通风、气调储粮、人工制冷控制粮温等技术应用,促进绿色仓储规范化管理。根据仓储设施结构、材料及性能和配备的粮情测控、通风、杀虫、制冷等储粮工艺技术级差,开展粮仓科学评价,提高储粮效能。
二、粮食品种品质品牌提升行动。鼓励结合实际组织制定、发布地方特色粮油产品团体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鼓励企业充分发挥的地方资源优势,加强营养健康粮油产品研发,推行更高质量标准,大力发展高品质、高附加值粮油产品,做优叫响优质粮油产品品牌;通过培育宣传和推广优质粮油品牌和持续开展系列营销活动,扩大“黑土优品”影响,做强区域公共品牌、打造企业知名品牌,做优做大产品品牌。
重点支持方向:一是突出地方优势,加强品牌与地域、农耕、民俗文化深度融合,打绿色牌,走特色路,培育一批具有辨识度、知名度和美誉度的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二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标准化生产、科技化支撑、品牌化营销为手段,结合自然地理资源禀赋,打造地方特色区域公共品牌。三是充分挖掘品牌历史文化内涵,加大品牌宣传力度,构筑品牌宣传网络,以品牌宣传带动提升粮食产业市场竞争力。四是积极参加中国粮食交易大会、金秋会、福建粮洽会、和各类区域性展会,持续开展“黑龙江好粮油”中国行系列营销行动。五是完善优质粮油线上线下销售网络,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电子商务等新型营销模式,完善营销网络。
三、粮食质量追溯提升行动。在第一轮优质粮食工程质检体系建设基础上,进一步配备现代化仪器设备、改进配套设施,提高智能化、信息化水平,持续提高粮食质量安全及品质保障能力,切实提升储备粮质量,增加绿色优质粮油产品有效供给,更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重点支持方向:一是依托现有市(区域)级监测站建设覆盖稻谷、玉米、大豆、小麦等主要原粮及制品的粮油标准验证站。重点开展粮油标准研究、科学性验证、标准后评估和分析测试工作。配置与研究验证方向有关的必要仪器设备设施、搜集引进国外先进检测技术和方法,集成应用多学科现代新技术成果,研发粮食质量检测新技术。二是完善第一轮优质粮食工程支持建设的13个市级(或区域级)监测机构和64个县级监测机构的功能,开展粮食规模化生产主体公益性惠农检验,提供优质粮食技术服务。依据国家拟发布的国家粮食检验监测机构建设标准规定的各级监测机构应配备的仪器设备种类和数量要求,继续支持各级监测机构配置仪器设备和完善实验室基础设施。根据粮食品种范围、承担工作量和职责任务需要,合理配置仪器设备和辅助设备,实现符合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达到信息自动化管理,检测能力高通量和高精度的技术水平。
四、粮食机械装备提升行动。围绕发展粮食精深加工,支持企业应用智能化粮机装备改造传统粮食生产线,淘汰落后产能;鼓励粮食加工企业建设数字化(智能)车间,提升粮食加工产业数字化能力,提高产业链层级;抓住品种创新、技术创新等关键环节,推动粮食加工与生物经济融合发展,大力发展高品质、高附加值粮食产品。推广应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粮食清理烘干装备、粮食仓储物流机械、粮食检测仪器等。
重点支持方向:一是稻米加工业要支持精深加工产能向水稻主产区、优势区和物流节点集聚,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绥化、鹤岗等地要支持产业链龙头企业发展高品质大米、米糠油、方便米饭、米制休闲食品等产品,支持发展循环经济,提高稻米产业附加值。二是玉米加工业要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前提,在满足食用、饲用、医用前提下,鼓励加工企业以初加工产品为原料开展精深加工,拉长玉米产业链条,发展高、精、尖适销产品和新型玉米精深加工制品,哈尔滨、齐齐哈尔、佳木斯、鹤岗、大庆、绥化等地要支持玉米深加工大企业发展氨基酸、多元醇、抗生素、维生素、有机酸、高品质酒精等产品,提高玉米深加工占比。三是大豆加工业要积极落实国家扩大大豆生产部署,保障大豆和食用植物油供应安全,增加大豆就地加工转化,推动大豆食品向营养精细化、产品功能化、定位高端化方向发展,吸引调味品、保健品、大豆蛋白等产能向我省转移,黑河、齐齐哈尔、绥化、哈尔滨、佳木斯、双鸭山等地要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发展非转基因大豆油、人造植物肉、大豆创意食品、大豆蛋白等中高端食品,提高大豆食品加工占比。四是推广应用国家粮机装备标准,执行粮机装备标准体系。五是鼓励企业采购自主研发的先进粮机装备。六是推广应用自主研发的先进绿色生态储粮、现代物流、环保烘干、加工减损等技术及相关装备。七是推广应用新型专用散粮、成品粮集装运输装备及配套装卸设备。八是对现有烘干设施进行使用热泵、生物质等新型热源技术的环保改造。
五、粮食应急保障能力提升行动。坚持政府主导、统筹资源、平急结合、高效管用的原则,整合现有粮食应急加工、储运、配送、供应等资源,有效利用社会资源,进一步优化布局结构,完善应急功能,提升区域应急保障能力。组建粮食应急调度指挥中心和粮食应急保障中心,构建粮食应急供应保障网络,提高应急组织协调和快速响应能力,确保应急状态下拿得出、调得快、用得上。
重点支持方向:一是各市、县分别组建粮食应急调度指挥中心。指挥中心要积极融入地方应急资源管理平台,发挥综合应急调度作用,在应急状态下实现粮食和重要物资统一调度、重大信息统一发布、关键指令实时下达、多级组织协同联动、发展趋势科学预判。二是各市、县分别组建粮食应急保障中心。重点在补短板、建机制上发力,对灾害频发区、政治敏感区、贫困地区加强成品粮储存、应急加工、配送能力,完善应急供应保障机制,满足市、县应急保障需要,同时辐射村镇,补充村镇级应急供应网点作用明显不足的实际情况。重点加强粮食加工、中转配送、仓储应急能力建设,同时结合军粮中心建设布局,在边防等特殊地区共建市、县级粮食应急保障中心,突出粮食应急保障作用。每个市、县至少建设1个本级粮食应急保障中心,灾害多发的市、县可布局建设多个市、县应急保障中心。三是构建粮食应急供应保障网络。提升粮食生产加工能力。以现有粮油应急加工企业和加工能力为基础,统筹粮源分布、重要物流通道和节点布局,调整优化应急加工能力布局,提升主食加工能力。鼓励和支持优质粮食工程示范企业围绕提升加工能力进行技术改造,加强小包装灌装粮油生产能力建设,多样化发展主食加工能力,完善应急设施设备,提升粮油应急加工企业仓储和配送能力,确保应急日加工能力与市场日供应量需求相适应。提升粮食仓储物流配送能力。支持优质粮食工程示范企业、粮食应急配送中心、粮食物流园区,依托现有仓储物流设施建设,改造升级应急配套设施设备,完善成品粮、集装箱装卸设施和成品粮、主食产品冷链配送功能,提升粮食物流配送水平。聚焦辖区内物流配送短板,提升复杂条件下粮食运输协同保障能力。提升粮食应急物流信息化水平,提高粮食应急物流效率和配送能力。提升粮食供应能力。将“好粮油”销售示范点、军粮供应网点纳入粮食应急供应网点,促进粮食应急保障体系与“中国好粮油”行动、军粮供应体系融合发展。原则上不新建应急供应网点,主要根据不同地区、应对不同突发事件的需求,充分发挥现有网点作用,配备相应设施装备,提升粮油应急供应能力。
六、粮食节约减损健康消费提升行动。积极推进粮食产后减损技术应用,促进产后各环节减损降耗,进一步执行节粮减损相关法律和标准体系,强化科技创新,深入开展爱粮节粮、科学减损宣传教育,使节粮减损和健康消费成效更加显著。
重点支持方向:一是建设农户科学储粮装具。二是购置粮食接卸、粮食防分级防破碎入仓装置和设备。三是开展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科技活动周、粮食质量安全宣传日等主题活动。
同时,各地要积极发展粮食加工新业态,鼓励粮食企业将加工网点建在社区,通过“现磨米”“现榨油”推动“鲜粮直达”业态发展。对佳木斯等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粮食产业项目及黑河、绥芬河、东宁、同江、抚远等自俄进口粮食加工产业集群项目给予优先支持。